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 孙丽霞 叶鸿)“老掉牙”这一误区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亦或是一种增龄性改变。然而,人到80岁还有20颗可咀嚼的功能牙,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衡量口腔健康的标准之一,也称为“8020”标准。在全国爱牙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刘玉芝提醒,年龄不是牙齿脱落的罪魁祸首,牙周病才是。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因素。由于大众对牙周疾病的认识不足,使牙周疾病的治疗率相对较低。
据刘玉芝主任介绍,牙周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牙龈炎是单纯累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表现是牙龈出血和口臭,如若忽视会使疾病加重,最终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是牙龈出血、牙龈退缩,进而出现食物嵌塞、口臭,随着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牙齿开始松动移位并出现牙周脓肿。牙周疾病除了会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可加重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不仅危害全身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当牙龈出血或疼痛、持续的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牙缝扩大等都是口腔不健康的表现。
“预防、治疗控制或补救牙周病,大致有几个阶段要注意。”刘玉芝主任说,0-6岁是口腔卫生习惯养成阶段;7-12岁是口腔卫生习惯教育阶段;13-18岁是口腔卫生独立自主维护阶段;25岁左右是警惕预防初期牙周病阶段;35岁左右是治疗控制早中期牙周病阶段;45岁左右是治疗控制中晚期牙周病阶段;55岁左右是治疗控制晚期牙周病、补救缺失牙齿阶段;65岁左右是中止牙周病损害、修复牙列功能阶段;70岁左右是修复全牙列阶段。牙周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许多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大部分的牙周疾病,如早晚正确的刷牙,使用漱口液、牙线、牙间隙刷,咀嚼口香糖等都有益于口腔健康,远离牙周疾病。此外,一定要从小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看牙医,采取必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道里区家热企均已具备条件 供热单位客服电话看这里2021/10/13
- 湖南卫视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协:将禁止武汉队注册新球员 怎么回事?2021/09/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公安部:10月20日起新增110个城市启用电子驾驶证
- 10余省份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你的疫苗打了几针?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要求确保中小学生学籍“人籍一致”
- 鼓励民众放弃塑料瓶饮用水,巴黎启动“免费饮水”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达历史新高
- 皮尤调查:过去十年美国家庭数量增长率达最低点
- 《鱿鱼游戏》现实“参赛者” 为还贷再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