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加上“网红效应”的综合影响,公众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提升。医美作为一种“颜值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医美来提升颜值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供需不平衡,“黑医美”乘虚而入,导致当下医美行业乱象丛生,叠加“互联网效应”,造成更多的“美丽陷阱”。许多线下的非法“美容诊所”“生活美容作坊”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平台上的美容机构,超越范围经营、违规经营;无孔不入的虚假医美广告在互联网上“满天飞”,令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甚至通过网络直播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相关联……为了吸引消费者,“黑医美”可谓花样百出。
为规范互联网医美行业发展,监管必须出重拳。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编造用户评价、直播带货等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
愈演愈烈的医美乱象不仅折射出一些人的“容貌焦虑”,也反映了“美育”的狭隘化倾向。蔡元培曾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可见,社会需要更多元、更丰富的审美体系,不能被“容貌焦虑”绑架。
规范医美市场营销宣传,还要把监管工作持续做细做实,不仅要清除虚假、夸大宣传等弊病,也要大力整治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的乱象。同时,互联网平台要“守好门”、“把好关”,一方面通过平台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让网上的“黑医美”广告无处遁形;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曝光,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整治措施,多地也启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引导医美行业正规化、规范化发展。相信在多方努力下,互联网“美丽陷阱”将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市场。武慧敏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全力应对暴雪寒潮2021/11/08
- 黄轩谈从影14年心态变化 称演员应和观众保持距离2021/11/02
- NBA球员年收入排名出炉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谁?2021/10/18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教育部:将出台意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
- 10月CPI、PPI涨幅有所扩大,未来价格走势如何?
- 档案人才培养现状:精通全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较紧缺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儿童房装修涂料等七类产品消费提示
- APEC报告预测:亚太地区今年经济增长6%
- 韩国“与新冠共存”仅十天,危重病例数就创新高
- 芝加哥9日发生多起案件 一中国留学生遭枪击身亡
- 瑞典首相勒文递交辞呈 她有望接班成该国首位女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