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健康  >  龙江医讯
搜 索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专家为您解答产后出血的防治
2018-01-23 14:41:3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丽霞 丹云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 孙丽霞 丹云霞)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世界范围内,产后出血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二胎的放开后高危孕产妇增多,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也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的防治至关重要。随着产前宣教及产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了。也许您对产后出血有诸多疑问,比如产后出血有哪些原因?如何防治呢?您的这些疑惑请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二科主任医师张颖为您解答。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产后出血是指经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剖宫产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在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中产后出血占第一位,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

  四大原因: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宫缩乏力占70%,软产道裂伤占20%,胎盘因素占10%。

  宫缩乏力的原因包括身体虚弱、合并慢性疾病、精神紧张、产程长消耗、妊娠期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子宫肌壁损伤(多次刮宫、子宫肌瘤核除术后、剖宫产史等)、子宫发育异常(双子宫、双角子宫、残角子宫等)。

  软产道裂伤的原因是急产、手术产、软产道弹性差、水肿、剖宫产史等。

  胎盘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胎盘及卵膜残留等。

  三、产后出血的防治

  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的处理。

  首先,加强产前宣教,孕产妇需要定期产检,听从医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妊娠初期建立档案,使继续接诊医生了解病史,对于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剖宫产史、肌瘤核除术史、宫腔镜手术史等)、既往异常孕产史(巨大儿、胎盘因素、子宫破裂、难产史等)、遗传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史,医生掌握病史,着重观察相关指标,定期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治疗。绝大部分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对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子宫手术史等,发现问题,医生会提前给出预案,做好准备,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其次,帮助产妇消除顾虑,不过分担心急躁,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子宫收缩间隙时要积极的休息和饮食,避免体力过度消耗,使产妇顺利的自然分娩。

  最后需要加强产后观察,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度。预防性使用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常规措施。产后2小时,有高危因素者产后4小时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变化,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产后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张颖主任医师强调说,尽管有些高危因素与产后出血相关,但产后出血也常常发生在低风险人群。因此,无论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都需要重视孕前及孕期保健,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规范产检,做好疾病的预防,同时须警觉“产后大出血”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王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