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健康  >  龙江医讯
搜 索
耄耋老人体弱多病髋部骨折 医生精细施治老人告别病床
2018-01-31 13:3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徐劲松 李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 徐劲松 李红)日前,黑龙江省医院为一8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实施了一台高风险髋部骨折固定术,使老人有望告别病床,重新恢复行走。

  20日半夜,想起夜的罗大娘在下床时突然因头晕而摔倒不起。被子女送医拍X线片检查发现是左侧大腿粗隆间骨折,属髋部骨折的一种。但由于罗大娘患有高血压、脑梗、肺炎、心脏房颤、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子女们辗转了五、六家医院都因为罗大娘身体状态太差,无法承受手术风险而被建议回家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就意味着从此就要瘫痪在床,随之而来的压疮、肺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时会危及生命。子女们一边请相熟的骨科医生在家里给罗大娘的左腿打上了骨牵引,一边继续四处求医。经一曾经骨折过的朋友介绍,他们找到了省医院骨外三科王岩副主任。子女们坚持让八旬老母亲站起来的要求很坚决,多次的与王岩副主任交流,经过慎重的考虑,王岩副主任决心承担风险试一试。

  承担医疗风险并不等于盲目的冒险,80岁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就像一个“熟透的瓜”,由于罗大娘常年吃素,入院时患有中到重度贫血、低蛋白引起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只经过3天的在家卧床,臀部就出现了直径3cm大小的压疮,身体抵抗力极低。请呼吸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根据病人贫血、低蛋白、肺感染等情况,给予输血、补充白蛋白、抗炎等治疗。在等待罗大娘身体各项指标逐渐回升、接近正常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手术风险评估,王岩副主任精心地为其制定了手术预案,同时向医务科报告重症备案。

  正因为保守治疗的种种弊病,所以现在临床上治疗髋部骨折,在病人身体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大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髓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但这两种手术方法对罗大娘来说创伤大、出血多,以她目前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的打击,这也是他们走了多家医院都未能手术治疗的原因。王岩副主任和他的医疗团队经过反复思量,为罗大娘制定了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既能达到骨折固定目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病人的损伤。但这一术式目前临床上已经相对应用较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了能让老人的子女们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手术的方式,他还亲自手绘了手术操作示意图,详尽地讲解了手术步骤,家属们说虽然我们是非专业人士,但我们听的非常透彻。

  29日,手术如期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罗大娘被固定在多功能牵引复位床上,在C臂X光机透视监视下,王岩主任对罗大娘的左侧患肢进行牵引闭合骨折复位、固定,整个过程仅用了1个小时就顺利结束,手术成功,安返病室,出血量不足10毫升。术后第二天,罗大娘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好转,进食量增加。经床头拍片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固定可靠,罗大娘已可以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了。

  据王岩副主任介绍,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如果不做手术,那就需要长期卧床,而且最短也要3-6个月,患者因为疼痛,只能平躺,翻身和坐起都实现不了。除患者身心非常痛苦,牵扯家属大量的精力外,还会导致肺部的分泌物(痰)无法顺利排出,形成坠积性肺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往往骨折还没愈合就因并发症而死亡。同时长期卧床,大多数患者还会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压疮。看似很小的一个压疮,却非常不容易愈合,很多人就是因为褥疮面积慢慢扩大,经久不愈,最终引发了患者的死亡。正是因为王岩副主任的医疗团队在手术前做了科学的风险评估,大量细致的精心准备,针对病人制定了个体化、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术前与病人家属进行了多次耐心的讲解与沟通,才确保了手术的成功。

  因此王岩副主任也温馨提示:当老人发生髋部骨折后,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在治疗的选择上,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首选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于保守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长期卧床致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患者术后大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王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