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 在市民还在享受北京秋日的暖阳时,立冬飘然而至。紧随而来的一场小雨让人们赏红叶的心情也打了折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今年立冬的时间为11月7日,又正值周末。尽管外出游玩因雾天和小雨而遇阻,但“进补”的传统还是要延续的。
在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一天,南北方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以抵御严寒侵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时节,自然界各种生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实际生活中,在立冬这一天,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补和调养身体?
有专家表示,古训当中早已提到“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等说法,此时的饮食与调养应以“敛阴护阳”为出发点。同时注意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调节。有如下几点:
立冬时节,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大温大热的食物。华北、华中、华东等地的气温算不上寒冷,进补以温热食物为主,少吃生冷食物。长江以南等地气温相对温暖,进补以清补甘温为宜。
有专家建议,冬季喝热粥是一个好选择。比如,北方延续下来的传统——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身体的热量,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除此以外,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大枣粥可益气养阴。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的大白菜外,市民还可采买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等蔬菜,其中富含维生素,可以经常调换品种,进行合理搭配,按照实际情况,补充人体所需。
专家提醒,进补时,应使肠胃有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循序渐进。
“尽管立冬进补很重要,却不可盲目。”有观点指出,应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不要企图单纯依靠进食某种食物达到补益的作用。进补应让身体气血通畅,保护脾胃,还应注意饮食与起居相配合。此外,乱服补品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同的体质,对于“进补”应区别对待。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巴彦县“黑土保护第一村”整村秋翻整地 打好农业生产基础2021/11/05
- 黄轩谈从影14年心态变化 称演员应和观众保持距离2021/11/02
- NBA球员年收入排名出炉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谁?2021/10/18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 品质生活近在咫尺 腾飞吧!长三角
- 今日立冬,一片初雪喜时光,岁月不匆忙
- 疫情风暴眼的“摆渡人”:黑河没有过不去的河
- 英国环境专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 白俄罗斯各地纷纷举行向列宁像献花等纪念活动
- 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承诺推进国家民主过渡
- 印度332万名儿童营养不良 疫情或将加剧营养危机